近年来,就业市场在不完善的竞争机制下出现了供需失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无疑是社会中最具有开放意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追求目标更高的人,其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择业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但现实与理想之间难免存在差异与冲突,他们也因此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
调整期望
结合实际作出正确判断
面对就业压力,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心理素质偏弱,因此会产生价值认同模糊与失衡现象。
一方面,有些毕业生过高估计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心理期望值过高。他们对自己的竞争意识、成就动机、心理承受能力、就业信心等方面的评价较高,但对自身具有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意识的评价普遍偏低,而对当今用人单位特别看重的团结协作精神、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的自我认同则更低。
另一方面,一些毕业生对就业的自我认知不准确。他们不懂得如何将自身优势与职业信息及市场环境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取向作出正确的自我判断。一些毕业生因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加上自身所学专业市场前景较好,故择业的期望值也很高。
此外,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准备不足,加之性别和个性的因素,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求职中存在依赖心理或自信心严重不足,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求职过程中稍微受挫便感到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悲观、焦虑的心理。
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端正心态,根据形势,调整就业期望,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明确方向
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不患才不济,而患志不立”。志向,说到底还是一种态度问题。而摆正态度,远比做好一件事的效用大得多。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只有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才能不被“就业恐慌”的情绪压倒,继而盲目地去选择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也只有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坦然面对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充满勇气和信心地跨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没有方向将是最大的失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如何找到好工作”而是“我真正需要和适合什么工作”,如同正确地做事必须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一样,大学生应静下心来,审问自己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而思考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因为我们的眼睛距离我们很近,因此总是看不清自己。”大学生要防止自我认知上的“近视效应”,扩大视角来减少主观认知误差。从客观上说当前的“求职恐慌”大多是因为求职者自我定位模糊,缺乏方向而导致。因此,大学生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如老师及同学朋友的评价),这些都有助于自己改正缺点,积极面对挑战和竞争。
端正心态
了解现实加强自我完善
良好的求职习惯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求职成功的前提。一些在求职中投简历过于随意、接听电话缺乏礼貌、面试着装失范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毕业生也因此失去工作机会。“于细微处见精神”,招聘考官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求职者所有信息,只能通过细节进行考察。所以毕业生在正式进入社会前,需要了解有关的礼仪知识、个人形象设计知识,以培养良好的求职习惯,争取在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方面做到大方、得体,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尽量弱化学生气与学究气。
对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社会既熟悉又陌生,机遇与陷阱并存,毕业生要顺应形势,调整心态,对社会现实有正确的了解。当下打着招聘旗号以达到非法目的的单位不少,毕业生初次求职即被骗早已不是新闻。为此,毕业生有必要提高防范意识和风险意识,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劳动法规(如求职意向书中的保证金、循环试用期陷阱、培训费陷阱等),而这些防范都以大学生对相关劳动法规熟悉、理解为前提。
此外,在细节上进行防范也十分重要,如无公司名称地址的招聘信息、直接列出不合常理的高月薪的信息、利用电话和电子邮箱招聘等,此类现象的防范都有赖于毕业生提高警惕。同时,毕业生要勤于通过网络及老师、朋友了解社会情况,知晓一些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欺骗手段,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重要的转折,也是他们进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他们会东奔西走、辗转求职于众多用人单位,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有的甚至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打击,焦躁、忧虑、兴奋、沮丧等情绪会随之而来。此时,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心理疏导与职业咨询,帮助毕业生调整心态,培养良好的求职心理品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校园网--www.xiaoyuan.org 联系邮箱:service@xiaoyuan.org
本文链接: http://www.xiaoyuan.org/blog/1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