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你做的不一定就是你的,职场里没有绝对的公平,消除不公平带来的障碍,努力表现,它总是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于你。
进人这个公司很长时间了,小D一直非常努力地工作,但是老板总是对他挑三拣四,不给一次好脸色。
有一次,他和另外一个同事一起负责一个项目,整个过程中几乎都是小D在忙,另一个同事因为是老板的亲戚所以不怎么好好表现。
这个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是到了每周例会时,上司只表扬了那个同事而忽略了他。这让他心里很不痛快。到了年终,他也同样没有评上先进工作者,即使他做得最好。小D不知道老板为什么这样对待他,他觉得简直太不公平了!
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没有能力的人身居高位,吆五喝六,有能力的人不被重视,忙来忙去;拿着高工资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却是少做或者不做事的人,而真正做事的人却只能拿到一份微薄的薪水;同样的一项工作,你做好了,老板不但不表扬,还要对你百般挑剔,横加指责;而别人把事情做砸了,却得到老板的安慰和鼓励……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会感到愤怒:“这简直太不公平了!”
公平,这一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深深的伤心和无奈,对别人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与当事者是同病相怜。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公平的,你越想寻求绝对的公平,你就会越觉得自己受伤了。这个世界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平,学会换种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这也是一种磨练。
当然有时候,在职场中的某些不公平,会牵扯到老板的隐私或者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你不明所以,就向老板抱怨,要求公平。无意中,你会把老板给得罪了。
李晓娜刚进公司做计划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其他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孙兆的手机费竞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想那孙兆天天坐在公司里,从没听她用手机联系工作,凭什么就能报通信费?不行,她也要向老板争取。
于是,李晓娜借汇报工作之机向老板提出申请,老板听了很惊讶,说:“后勤人员不是都没有通信费吗?”“可是孙兆就有呀!她的费用实报实销,据说还不低呢。”老板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老板不回复也就算了,而且李晓娜每月才一百多块钱的话费,争来争去也没啥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孙兆较上劲了,老板却没有任何动静。
李晓娜又生气又愤恨,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你知道孙兆的手机费是怎么回事?那是老板小秘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孙兆的名字,免得当半个家的老板娘查问。就你傻,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不是找死吗?”
李晓娜吓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从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机费的事,看孙兆的时候也不眼红了……
故事中的李晓娜就是一味追求职场公平,差点让自己陷入无法挽回的地步。这种不公平是存在的,就隐藏在职场的方方面面。不要苛求百分之百的公平,也许在不公平的背后隐藏着老板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一味追求职场公平,是很不理智的,容易让自己陷入误区,甚至会在追求公平的时候把上级给得罪了。
对于职场上种种不公平的现象,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必须学着接受现实,而且最好主动地去适应这种现实。追求公平是人类的一种理想,但正因为它是一种理想所以现实中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你除了适应别无选择。不管你在学校成绩多么优秀,多么有才能,当你进入职场之后,你与其他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你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而已。
作为职员,工作中遭遇到不公平的事是很正常的。与其一味在那儿怨天尤人,不如学会化委屈为动力,表现得更加优秀,在处理冲突的问题时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与老板尽量合作,让他发现你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从而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你不能让老板感觉你心怀怨怼,你要想办法让他明白:你在努力工作,而且会做得更好。
我们必须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解救出来,这样才会有精力决定和思考怎样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勇敢地接受考验,从而让自己变得愈加坚强,愈加坚不可摧,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进发出让人无法忽视的光彩。面对别人给你的“不公平待遇”,忍辱负重,暗自修炼。这种不屈服的信念是一种激励自己英勇拼搏的外在推动力量,也是磨练你坚强上进个性的第一步,更是你能成就大事的关键所在。
洛克菲勒在回忆自己创业经历时说:“年轻时我为老板打工,一般人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而我每天会工作16个小时。这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的收益更大,这样我就可以比别人多赢一些。美国经济竞争如此激烈,多付出一点就显得更重要了。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多赢一点。”
消除不公平的心理障碍,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反而为我们从平庸中脱身、成为优秀者增加了筹码。归根结底,最后最大的赢家还是我们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从而摆脱被不公平对待的命运,是面对“不公平”最好的办法。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校园网--www.xiaoyuan.org 联系邮箱:service@xiaoyuan.org
本文链接: http://www.xiaoyuan.org/blog/1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