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网> 正文

大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转变的关键是要走出“期望与现实矛盾”的心理误区,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认识到了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到了实际找工作时,由于不愿意下基层,对职位、工资水平要求过高等心态导致的人才供需借位,仍是阻碍大学毕业生正常就业的主要原因,为此大学毕业生必须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渠道。

一、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变现在择业过程中急功近利,就业时向往东部和沿海的大城市,不愿到小城镇、农村基层及边远地区;对工商、税务、金融等职业趋之若鹜;对待工资及住房条件更是越高越好。这些传统的就业观念还在当代大学生中影响很大,很多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单位在地域、待遇、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过高期望,而这些恰恰给用人单位留下不良印象,严重影响用人单位录用人才。因此,这些就业观念必须及时改变,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二、先就业,后择业,从“一步到位”到“骑马找马”。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时只要有单位接收,就应该先就业,首先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有了工作经历,各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时机和条件到来时,完全可以大显身手。

三、勇于创业,由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现在的高校毕业生,敢于和愿意自我创业的人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教育就没有为学生自我创业创造机会和自我创业能力的机制,我们的社会还缺乏鼓励学生自己创业,独立发展的制度,但恐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毕业生缺乏自我创业的观念,从进入高校求学,选专业,到就学,形成知识和能力,最后到谋业,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考虑自我创业,自己给自己造饱碗的可能性、必要性,更没有去考虑自我创业的可能操作性。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我们有必要在高等教育中向学生灌输自我创业的观念、方法、技能,提供这样的途径和鼓励机制,让毕业生在进入市场时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和意愿。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社会和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在政策上予以鼓励,扶持创业。自主创业并不容易,但从小做起或从服务业做起还是可能的,而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经过了几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后,寻求“自己当老板者”则越来越多。

广大毕业生必须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消除就业期望与实际岗位的错位,将就业目光放在农村、基层、西部、非公有制企业和服务性行业等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和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顺利进行,并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