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网> 正文

感情用事是批评大忌

 

因为太过认真而变得特别激动——你有没有因此做过些后悔的事情?如果为对方着想的感情能以正面形式传达给对方当然没有问题。可在大多数情况下,批评的效果会与批评者的本意背道而驰,对方会产生“挨骂了”“挨批了”的印象,变得没精打采。

愤怒这种感情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大家是不是觉得愤怒是不愉快的事情导致的?比如:“餐厅服务员的态度太恶劣了,再也不想去了”,或是“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方案,上司看也不看就枪毙了,搞得我没有任何的干劲了”……这类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不可思议的是,面对同样的事情,有的人会生气,会觉得不舒服,可有的人却泰然自若。如果使人产生愤怒的真的是事情本身,那遇到同一件事的人,不是应该同样的感情与反应吗?

因此,使人产生感情的不是事情,而是自己的价值观。比如上面那个例子:“好不容易做出来的反感,上司看也不看就枪毙了。”这说明在这个人的价值观里,“上司应该好好慰劳下属”“努力就应该得到认可”“上司应该正确评价下属”。如果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人就会产生愤怒与不快等感情。换言之,愤怒这种感情并非由事情或对方的言行举止直接引起,而是价值观的产物。“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将这种现象概括为“abc理论”。所谓的“abc理论”,就是使人产生感情(consequences)的并非某件事情(activation),而是人的价值观和看法(beliefs)

产生愤怒的真正原因并非对方的言行举止,而是双方价值观与看法的差异。如果你举得愤怒的源头在对方身上,自然会很生气。可如果你明白问题的原因出在不同的想法和价值观上,就会冷静下来了。当愤怒涌上心头时,要先吧视线转向差异,问问自己:“是不是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谁都没有权利否定他人的价值观或看法,但如果下属的言行举止不符合职场的要求,就必须加以指导。不过,批评的时候不能说:“你的价值观(或看法)是错的。”要把焦点放在行为上,告诉他究竟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