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的人都是怎样的人?
有人说是学历,学历高,学校好,所以起点高;
有人说是运气,进了好公司,跟了好领导;
有人说是背景,有个好爹或者有个好干爹;
真的是这样吗?以上那些其实只是个例。
有很多学历不高、运气一般、家庭普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理想的收入,这才是职场的常态。
那么,月薪3万是怎么修炼成的呢?笔者整理了一些要点,供大家参考。
1、清晰的职业规划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职场困惑都是源于职业规划不清晰。
做职业规划的关键点是:
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方向;
有清晰明确的远期目标;
找到一个已经达到那个目标的标杆人物;
从目标倒推出需要达到的能力、需要达到的成就;
细化到每天要做的事情。
做一份清晰、量化、可执行的职业规划:
最好的选择工作原则就是这份工作是否能帮助你实现自己的规划;
能更加理解工作中每一件事对自己的价值;
懂得让形形***的人都来帮助你;
能主动去搜集有用的信息、学习有用的知识;
能够分辨“忽悠”与“诱惑”,坚持走自己正确的路。
如果你还在随大流跑的话,请停下来,认真做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吧。
2、高远的视野
站在全局角度看待你所处的行业、企业、岗位:
主动搜集行业最新的信息、最全的知识,扫清盲点;
了解自己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竞争优势;
深入钻研自己的岗位,全面掌握该岗位需要的能力体系,做事的关键点;
站在长远发展的视角看待自己:
不要计较短期的职位、工资,更要看重能否在工作中获得能力的提高、经验的增长;
一切从基础开始,基础的知识、基础的信息、基础的执行操作,往往决定你能达到的高度;
持续接触新事物,看到新事物主动去了解其中的特点,思考哪些方面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
3、系统的做事方法
系统的做事方法,决定了你的工作效率。面对难题的时候,不是去抱怨而是按照通用的思路方法去实践、试错。
常用的通用方法有:
麦肯锡处理问题的7个步骤;
鱼骨图法;
5W1H;
是非矩阵;
决策树。
心急的朋友可以去百度搜索这些方法,笔者今后也会给大家逐步介绍。
4、聪明的执行力
执行力的第一层:领导让我做什么事,我就做什么事;
执行力的第二层:领导让我做什么事,我要搞清楚做这件事的目标,争取高效的达到目标;
执行力的第三层:领导让我做什么事,我还要搞清楚这件事在团队整体目标中的价值,争取对团队整体目标有更大的贡献;
执行力的第四层:聪明的执行,不仅做好当前的事,达到个人目标、团队目标、符合公司战略,还能从执行过程中总结出可以对团队有积累的经验,让整个团队的执行力越来越强。
5、有个性的合群
现代的企业越来越需要合群,发挥团队1+1>2的效应。
现代企业也越来越需要成员有个性,大家都围绕团队的总体目标,又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和独立的思考,能让团队更有活力、更有创新性、更能规避潜在的风险。
所以,个性与合群并不矛盾,都对团队发展有巨大的价值。
6、有效利用下班时间
下班时间除了娱乐和放松,更是区分普通员工和优秀员工的分水岭。
下班后,每天花10分钟总结当天的收获、反省工作的不足、思考提高的方法和做法;
下班后,去结识行业里的高人,与他们交流行业信息、工作经验,交换共赢的资源;
下班后,下班后去学习工作中学习不到、接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帮助你更快实现你的职业规划。
7、会聊天
工作中会聊天:
交流工作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时常与同事聊一聊他们的生活,从侧面掌握他们的性格、喜好,从而选择更顺畅的沟通方式;
沟通过程中,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从为对方有利的角度出发结果会让双方都满意。
生活中聊天:
考虑与聊天角色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距离;
即使是再熟悉的人,也要把对方的面子放在第一位,中国人最大的永远是面子,搞清楚对方忌讳的东西,不要轻易触及;
适当分享自己的秘密,对于达到一定亲密度的朋友,要适当分享一些自己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更能加拉近彼此的距离;
8、勇于接受批评
面对领导、同事、朋友、家人的批评,尽量控制自己在情绪上的抵触。
有人批评你,抵触是天性,听进去是成熟,听进去还想办法改善是高人。
把批评当成是你提高的契机,别人说的对,去改善;别人说的不对,思考如何减少这样的误解。
9、懂得授权与协作
不要所有的事情都你一个人承担,能授权给团队成员的事情尽量授权出去,这样不仅让大家都能得到成长和提高,还能让团队整体的战斗力更强大。
当团队出现没有人愿意承担的工作,要主动补位,先把工作搞定是第一要务。
但救火之后,要把其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成为团队的协作机制。
按照以上9个要点做事,在刚开始改变的时候,可能要比自己凭感觉做效果要差,但是通过锻炼之后,这些做法将帮助你达到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祝你早日修炼成功!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校园网--www.xiaoyuan.org 联系邮箱:service@xiaoyuan.org
本文链接: http://www.xiaoyuan.org/blog/2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