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就像战场,有成功就有失败。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要求成功的,这是一种本能。如何在职场上奋斗成功,前瞻性、阶段性和条理性的职业规划是必须的,说起规划,我们就一定要遵循以下五步骤,小伙伴们,赶紧看看吧。
就像武侠传奇中的华山论剑,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而剑锋磨砺的五个阶段,恰好说明了人生的职业发展之路,称之为:利剑期、重剑期、软剑期、木剑期、无剑期。
一、利剑期: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之前与群雄争锋
设想二十岁前的我们,正处于16年漫漫求学长跑的最后几年。在那个穿梭于各种社团活动,在学校里谈梦想的年代,驰骋在偌大的校园中,陶醉在师弟师妹们的崇拜中。二十岁前的年轻人,年少、冲动,以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纵横天下,却不知道此时的我们,仅仅只能与“河朔群雄”一争短长而已。
马云的20岁也不例外,不过意外地混到了学生会主席,后来竟然更加意外地混成了学联主席。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心中一片宏图伟业。当时的马云被分到杭州电子工学院当一名英语老师。按照现在的说法,马云也算抢到了铁饭碗,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老师还没有今天这么好的待遇,更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福利,成为一名公务员也还不需要像今天这样挤破脑袋。
那时也算利剑在手的马云会甘心接受上帝的这个安排吗?马云在《赢在中国》的一次点评中讲述过他的这段往事,那时的他也和今天的我们一样迷茫于当老师还是创业?而马云是幸运的,正如他博客对自己的评价一样:“满大街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不过运气不错,智商一般,但是个福将。”
马云在迷茫的时候遇到的良师益友是校长。校长没有多说,只是要马云承诺:到那个学校去教书,五年之内不许出来创业。马云并不懂校长的真实意图,但还是照着做了。学校教书的生活很清贫,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八九十块钱,但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外面的诱惑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断刺激着马云,马云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老老实实呆在学校里。表面看来这几年教书生活让马云失去了很多眼前的利益,但事实是他收获了终身受用的东西:戒骄戒躁。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这样的品质更加显得难能可贵,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只有那些真正蛰伏、品味过其中甘甜的人才能参透其中。这种沉稳、踏实的心态,也是当今大学生最缺乏的。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工作一年就想当经理、三年就想奔总监。眼高手低,总是在抱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优秀。处于利剑期的大学生,锋芒毕露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那把利剑到底是只能在校园争雄还是足够在社会厮杀。
利剑期马云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认为当不好士兵的人,永远也当不了一个伟大的将军。”马云的成功恰恰印证了他说的这个道理。很多工作在刚入门阶段,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天赋和兴趣,只需要你用踏实的心态做下来。这门功课你在这份工作上没学好,同样要在其他工作上补回来。很多学生刚毕业的时候频繁跳槽,总是觉得自己的才华无用武之地。其实只要你做得足够优秀,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马云辞职创业的时候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在教师这个位置上,马云一样是最优秀的。
所以利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收起你的锋芒;2.先求生存在谈发展;3.认真做好每件事,同时关注自己的兴趣,努力尝试。
二、软剑期: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古人云:三十而立。如果一个人到三十岁左右还找不到自己有特长的职业领域,那么我们多少要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而担忧——三十岁后,随着家庭、心态的变换,一个人将很难再去尝试新的行业。所以在三十岁前使用这柄紫薇软剑有两个寓意:第一,要快,软剑的优势在于快,高手过招,先手将占尽先机;第二,试错,在这个阶段我们允许试错,哪怕误伤一两个职业,我们也有犯错的资本,能够为犯错买单,大不了就是把这一两个职业弃于深谷,从此不相往来足矣。但事实上,任何的尝试都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不经意地收获一二。
我们来看看马云的这个阶段是如何度过的。1991年,在学校不甘寂寞的马云出来和朋友一起创办翻译社,但创业艰难,于是马云一个人去卖小商品来维持翻译社生存。也许我们难以考证他后来创办阿里巴巴是否就是从中得到的灵感,但我们愿意相信他“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商业哲学一定在那时已经埋下了种子。而也正是翻译社的威名让马云有机会出国见识一片新天地,继而让马云坚信自己找到了互联网这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职业领域。
这一切看似巧合的经历,当我们开始回顾的时候却发现期间一环扣一环的联系。如果马云做翻译没有做到足够好,就不会有出国的机会。如果马云在没遇见互联网之前没有做各种尝试,估计就不可能出国,也就不会这么早认识互联网,更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帝国了。
当一个人慢慢在职场稳定下来的时候,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很多人找不到自己想过的生活,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有试过!这就好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你连一个女孩都没见过,自然不知道何种类型才是自己的最爱,所以年轻的时候多去尝试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个时期我们允许犯错,鼓励对世界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一旦你找到了那个让自己心动的女孩,快刀斩乱麻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省得夜长梦多。就这样马云毅然辞职,于1995年4月创办了“中国黄页”,1997年年底在北京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几次转战北京和杭州,在互联网领域不断犯错却快速成长。
所以软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允许试错;2.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事业;3.快速发展。
三、重剑期: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很多人说:马云在互联网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大晚”。1999年初,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四年的马云,终于开始向职业的顶峰进发。18罗汉以50万元人民币创立阿里巴巴被传为一段佳话,接下来是软银投资、淘宝网、支付宝、雅虎并购、香港上市。马云带领他的创业团队走出了互联网的寒冬,自己也走出了职业的寒冬,此时的马云仿佛站在中国IT行业的顶峰,傲视群雄。
此时的马云仿佛手握重剑,心怀若谷。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定自己的梦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凭着对梦想的执着,马云做到了。但很显然专注、坚持并不是马云这个阶段成果的唯一秘诀,重剑中还藏有些什么玄机呢?如果说之前的马云最早看到了互联网的商机,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算是“以快求新”取胜的话,这个阶段的马云更加注重资本的价值,不断的并购与融资大大加速了他自己和阿里巴巴的发展。至今6分钟拿到软银的投资,依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最让我敬佩的是当时孙正义本来要给马云4000万美元,却被马云当场拒绝:“我用不了4000万美元。”
当一个人手握重剑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你的价值,但你要清晰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就像当年杨过手握玄天重剑却绝不做武林盟主一般,一个人能抵御多大的诱惑,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所以重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深耕细作;2.链接资源;3.有舍有得。
四、木剑期: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以往之剑,无论刚柔轻重,都受限于剑,而剑毕竟只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一种就意味着局限,而突破局限,甚至突破兵器的限制,则“草木竹石均可为剑”!在大自然随手去来一物,便可以便可以之展露毕生修为。
因为此时其实物在心手,而术在心中。进入木剑期,人会更多开始感悟生命,去追寻生命的意义,而不再把一切归于职场。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驾驭职场的能力,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去追寻吾心,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所以这个时期,王石开始去爬珠峰,李开复开始做创新工场,俞敏洪说自己一直想去做民办大学,马云则坦言自己退休后还是想去当老师,不过是当青年创业的导师!而这个时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你能不能真正退下来,放下手中的重剑?拿久了重剑,突然放手总会感觉手中无物,重剑带来的名利、权力、影响力绝不是可以轻易放下的,当一些人被神化成无所不能的模样,只有他自己能够让自己全身而退!所以如果创业导师是马云的下一个目标,那我们愿意去祝福他,也许这就是他“自己的样子”。
五、无剑期:五十岁后,华山论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武侠小说常常这样形容剑客练剑的境界。联想到最近看的《责任胜于能力》一书,我觉得责任感就是心中的一把剑。进入无剑期,人会更多开始感悟事业,去追寻生命之外的事业的意义,而不再把一切归于市场。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驾驭市场变化的能力,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去追寻事业发展,活出属于自己和群体的精彩。企业要做强和做大,关键要看管理。管理的实质是管人,管人的实质是管心。缺乏责任心的管理者是不合格的管理者,最有责任心的员工,迟早会成为这个公司中最有活力的精兵。
这把剑的修炼,一方面需要公司从环境和氛围的创造上,为员工提供一个乐意接受、主动做事、自觉创新的平台;另一方面更需要员工从主观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进行自我修炼。对于中国本土而言,永远都应该注重企业责任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因为责任永远是最本质的话题,永远都是触及企业文化和精神内核的“魂”。无论我们怎样与时俱进地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责任”不可或缺。
责任的制定、分配、评价和监督是一门学问,是管理者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反思一下,你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吗?你觉得活儿是为别人做的,为自己做的?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时,你是否有勇气面对?当工作出现差错的时候,你是否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你对制度的落实情况是否调查过?你是否对员工进行过有效培训?等等。纵观我们身边所谓事业有成的人,大多都应该是对工作富有责任心的人。
所以,如果你有强烈的责任心,你就能真正体会工作的意义;如果你有强烈的责任感,你的事业自然与企业和谐共赢。
马云的成功是持续的,他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始终在职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前瞻性、有条理和分阶段地实现人生的每一个目标,一步步走向成功。
职业发展有五把剑:利剑,软剑,重剑,木剑和无剑。今天你想拿起哪把剑?祝各位可以驾驭职场,从容一生。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校园网--www.xiaoyuan.org 联系邮箱:service@xiaoyuan.org
本文链接: http://www.xiaoyuan.org/blog/2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