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40岁就如同马拉松的下半程,需要憋着一口气向前冲了。在上半程二三十岁的阶段,表现不好也没太大关系,40岁开始的这半程比赛关系到全局胜负,参赛选手的心态很难变得轻松。
向洋(化名),38岁,是一位资深马拉松爱好者,她喜欢用跑马拉松的劲头来经营自己的职场。她的职场马拉松上半程还未结束,就已经取得了相当漂亮的战果——她37岁开始担任北京一家传媒公司的CEO,稳稳进入高层。
她不仅事业做得风声水起,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经常去国外旅行,没事喝点红酒,全国追着去跑马拉松,练出了马甲线,穿高品质的一线品牌,处处有型有范儿。身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她却说自己危机感很重,焦虑得都怀疑自己快要绝经了。
“人总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年纪越大,机会会越来越少,很多职位35岁以上都不考虑。”向洋说,“这个世界真正的好机会比我们想象的少得多,无论工作还是生活。”
1、像我这样的年龄
不上不下挺尴尬的
在遍布北京的中小型公司里,到处都是年轻人的身影。之前被人们所看不惯的特立独行的80后,现在正经历着同样的情景,看着更前卫、开放的90后登上职场,心中感慨万千。
余渺(化名)是一位88年出生的姑娘,曾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品牌总监,她说自己已经被很多同事叫 “大姐”了。在为数不少的一些公司,90后做高管、CEO和总裁的人都大有人在。
于是有媒体惊呼:公司里面除了少数几个高管外,40岁左右的人已经不见踪影,他们去哪里了?
这也是让37岁的陈过(化名)纳闷的问题。他在北京换过几次工作后,发现自己的上级越来越年轻,甚至还有过比自己年轻10岁的直属上司。在他的猜想中,那些40岁左右的人要么不挪窝了,待在稳定的事业单位;要么就去创业了。
“像我这样的年龄,不上不下挺尴尬的。”陈过说。
无论像向洋这样的高管,还是像陈过这样的普通员工,在进入中年的时候,都被职场危机感渐渐侵袭。单单年龄这个标签,就足以给他们施加沉重的心理压力。
2、想做一些自己能做主的事情
不想整天被人呼来喝去
也有一些职场人,为了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财务自由,在步入中年的时候果断辞掉安稳的工作,投入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
李午(化名)在30岁出头的时候从北京一所事业单位辞职,之后利用自己的资源在这座城市创办了一家儿童俱乐部,把自己从原先单位的官僚习气和繁冗琐事中解放了出来。现在,他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日程,虽然创业的路上依然吉凶未卜,36岁的他已铁下心不打算回头,一边经营自己的公司,一边物色新的创业项目。
“我想做一些自己能做主的事情,不想整天被人呼来喝去,不想听命于那些我看不上的领导。无论如何,别人的办公室,我是再也回不去了。”李午说。
很多人到30岁左右的时候,不论阅历还是财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逐渐倾向于自立门户,打拼属于自己的天地。而且,创业人群有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据《河南商报》2016年的一篇报道,仅在河南省境内,2015年的创业人数已达21.10万人,比2013年增长76.5%。河南2015年的创业人群平均年龄为36.4岁,比2006年小了1.7岁。其中,25岁~34岁的创业人群占比超过四成,为创业人数最多的群体;而在2013年之前,35岁~44岁创业人群为创业人数最多的群体。
3、干一些长久的实事
多参与孩子的成长
然而,在创业这条路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李午那样幸运。在全国范围内,每年都有无数创业公司前赴后继地死掉。
朱耀光(化名)35岁辞职后在北京创办了一家O2O公司,由于跟合伙人产生分歧,公司运转一年后关停,他随即加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中层管理人。跟李午不同,他并不介意被人管,也不介意徒有虚名的Title,他更关注的是做一些自己能做得长久的实事,同时能享受到不错的待遇。
重新恢复上班族的身份后,朱耀光一直期待在工作中有更多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陪伴自己刚上幼儿园的儿子。他的孩子即将面临升小学,对他而言,孩子的成长跟他在哪里工作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密切相关。
“我想多参与孩子的成长,每天我都在思考教育孩子和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不知道该选择继续打工,还是创业。继续打工,又是每天做重复的事情,没有挑战,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37岁的朱耀光说。
最近几个月,他靠节食和运动成功减掉了40斤体重。他说自己这样做,倒不是为了对抗心中的焦虑,而是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和陪伴家人。“活得长、活得健康才能更好地陪伴他们,这个年龄的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责任太大,不敢轻易倒下。”
4、不甘心“稳定地穷着”
不愿意“稳定地苟且着”
朱耀光代表了很多中年职场人的困境: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在职场上处于中层,身体逐渐走下坡路,但生活的责任却越来越重。在中年阶段,也是一些人的婚姻、感情、孩子教育频出问题的时候,这些纷至沓来的烦恼会让中年人更加焦头烂额。
而令一些中年人更为焦灼的现实是:一方面稳定的饭碗越来越少;一方面职场中年人大多不甘心“稳定地穷着”,不愿意“稳定地苟且着”。
北京亿聘世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广元根据自己十多年的猎头工作经验发现,相对于高层管理人,中层管理人的危机感更严重,因为企业对后者工作经验的依赖程度远没有高层管理人那么强,换句话说,中层管理人被替代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高层管理人。
“这种中年危机感的轻重程度也跟行业相关。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人员相对年轻,中层危机感会更强烈。而在传统行业,到了40岁正是上升的好时候,看重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岗位更欢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王广元说。
华树(化名),45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陕西省一所镇级中学做老师,从教20年从未换过工作,现在他已是拿过很多市县级奖项的资深教师,没有任何失业的顾虑,也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家人。但是常年重复的工作让他产生了很深的职业倦怠,他的年龄和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跳槽改行的机会;而他对体制内的感情也很复杂——既有依赖心理,又有抵制情绪,他的心时常在这两种状态中撕扯着。
“我的危机感就是,离退休还有20年,以后怎么熬下去……”华树说。
远离华树1000多公里的佩玉(化名)今年才刚刚30岁,她说她的职场中年危机已经提前报到了。她的工作是父母通过关系在北京为她安排的一份有事业编制的肥差,但她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份工作是囚禁自己的牢笼。
“我生性活泼,可现在的工作却很沉闷,整天循规蹈矩的节奏让我窒息。每天我在办公室憋着,会眼花、胃疼、头晕。整天都盼着下班,一从办公室出来我就会很雀跃,像一只小鸟被放出了笼子。”
她认为自己工作上的事情“没有价值感和影响力”。她非常想跳出去,可是她陷入了迷茫:“不知道如何评估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自己离开现在的单位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北京让人眼花缭乱的机会时常引发她的选择恐惧症。她反省了自己危机感深层原因,得出的结论是:“从小到大的关键选择几乎是父母替代完成,以至于没有培养出独立的自我,因而面对选择就会有些无所适从。”
5、危机感是相对的
优秀的人才从来不缺机会
对于已经进入或者提前进入中年危机的职场人,王广元给出的建议是:“加强学习,勇于接受新事物,跟上公司发展的脚步;在工作上更努力,凭经验优势为公司创造更大的贡献。”
在这方面,北京一家高校的传媒研究学者郭全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践行者。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声名鹊起,被多家知名媒体邀请写专栏,同时还在好几家企业担任顾问,他已经完全不依赖自己全职工作的工资生活了。
“做到这些,就需要保留离开体制能活下去的能力,始终保持学习能力和自我知识、能力的更新能力。”
尽管没有危机感,但郭全中并没有觉得自己在事业上进入了最佳状态,他还在寻找更好的机会,实现自己更多的抱负。
“危机感是相对的,优秀的人才从来不缺机会,年龄不会成为他们上升的真正阻碍。”王广元强调。(作者 温雅)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校园网--www.xiaoyuan.org 联系邮箱:service@xiaoyuan.org
本文链接: http://www.xiaoyuan.org/blog/25453.html
上一篇
双子男小孩取名字好吗属鼠
下一篇
水木金姓男孩名字属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