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网> 正文

为何会对工作渐生厌倦

现实中,很多人一方面对自己的职业不满,但另一方面又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才适合自己,他们内心渴望有所改变,往往最终却一成不变。又或者往往随便抓住一个冒出来的机会,而没有认真想过能否做好这项工作,甚至是否喜欢它。

为何会对工作渐生厌倦

人们对工作的不满主要有三种表现:

1.厌倦。升职升不上去,离开又走不出去,很多人因此觉得工作非常无聊。工作的瓶颈分为两种:一是你跑得比工作快,遇到工作天花板了;二是工作跑得比你快,你跟不上所以瓶颈了。前者的最好方式是寻觅更高职位,或者选择更好的公司。后者则需要提高能力、转变心智。职业倦怠大概每隔两到三年就会出现。所以你需要每两年左右调整新的职业计划和目标,这样才不至于等到开始倦怠的时候才急于处理。

2.失落。纠结、心情差、失去信心、觉得工作和生活没有希望。在我国这个一元化很严重的国家,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只有一种——谁的收入高。一元化的价值观直接导致70%~80%的人会感到失落,大多数人会觉得自我价值不能实现,或者有自我价值不敢主张。

3.焦虑、浮躁。从心理学角度讲,焦虑或浮躁是自我意识到能力不足的表现。

你希望自己更加专业,你看到公司或行业的下滑趋势,你希望有所进步……这都是职业发展需要变革的信号。没必要等到对工作已经很不满意才开始自我评估,也没必要等到工作环境令你无法忍受才开始思考职业规划。事实上,临时抱佛脚可能是最差的做选择的时机,因为此时绝望和抑郁会蒙蔽你的选择。

专业与工作的联系已经很少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的确是很复杂的问题,但首先要澄清的是,所学专业在这方面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随着企业中八大主要职能部门对员工专业要求的降低,专业与职业不对口的比率逐年攀升,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也逐年下降。在传统的八大职能部门中,除了财务、生产和研发会要求专业外,其余五项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销售及行政部门对专业的要求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客观上能够确保专业对口只有3/8的岗位,另外5/8的职位根本就不需要专业对口。近年来对大学生专业对口率的统计,数字大概是30%左右,正好反过来也印证了这种现象。

学习做不喜欢的事情

职业发展首先强调工作要能够发挥个人的能力特长,但是沉住气也同样重要。对于资历不够深的人,如果觉得现在的工作不对口味,坚持下去也许会痛苦,但拍屁股走人却必死无疑。因为这个社会的所有工作的最下端入口,都是不太对你胃口的。

轻松、赚钱、有创意、有意义的工作只有那么几件,一般都在行业高层,是需要努力多年才能到达的位置。所有的工作,即使梦想的工作,在前期都是一样的重复和单调的。我认为在没有走到山顶的时候,是不太可能看清下一段路的。

只有当你达到职业的某个高度时,才能停下来看看,梳理一番,做新一轮的展望。很多人都知道职业发展强调工作与兴趣相结合,但是却忽略了另一面——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走在通向梦想的道路上的人,都要学会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人应该首先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其次是要与现实接壤,千万别心存幻想地认为有什么工作是你100%都喜欢的,即使真的有这样的工作,那么在资源不平等的社会里,这种工作根本轮不到你来做。

循序渐进,别让你的道路卡住

有人喜欢将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核心与意义:生存期靠努力,发展期找平台,事业期找自我。在我看来,理想的职业发展应该会遵循这样的一条路径:

1.找到适合的切入点。

2.增加能力的厚度。

3.提升自身的高度。

4.打开眼界和格局。

5.自我超越的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在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认识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个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刚进入职场的人,千万不要把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工作应该是贡献的过程,展示你的优势而非弥补劣势,找到你所擅长的切入点。

很多人对工作不满时,总觉得换一份工作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没有成功的时候有幻觉,总觉得成功后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解决自己内在的问题,不管他们眼下的工作多风光、多成功,早晚会被卡在职业生涯的下一个路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