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实习为什么要一页纸,我们又该如何做到?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简历 ,都尽可能在一页纸里完成,给人简洁精干的感觉。有过工作经验的人也许能够长篇累牍的描绘他们的经历,但HR愿意看到的是篇幅在一页左右的简历。你的简历在初选时被HR浏览到第二页的机会只有不到5%,而且简历是为了获得面试机会,篇幅太长会显得拖沓。HR一般只会花20秒来扫视一下你的简历,然后决定是否要面试你,因此,你的简历不是被阅读,而只是被扫描。所以简历越简练精悍效果越好。
设想一下求职者一页又一页的写着无关的多余的经历,这很容易让读的人感到厌烦。实际上,HR在看简历之前,心里很清楚自己在找什么样的简历,很清楚自己的公司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干这份工作,所以简历上的废话不会对求职者起任何正面的作用。那些空洞的长篇简历会被毫不犹豫地丢到一边。因此,应聘初级职位,一般一页A4纸的内容足矣。
大多数人力资源经理最喜欢看“素描”简历:一句不多,一句不少,而且基本上都是求职者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一页纸的内容完全可以将一个人表现的淋漓尽致。
内容过多,如何裁剪到一页纸
简历页面是寸土寸金的,不要让你的姓名、性别、地址、电话等占据过大的页面。将姓名作为标题,联系方式紧跟标题给出。删除那些无足轻重的细节,将内容重复的细节合并,使你提供的细节更简洁,内容更有效。
1)消灭简历上的废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计算机技能:消灭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如“熟练使用Windows”“会操作Office”等。
2.教育背景:不应罗列一大堆学过的课程。除了与应聘职位密切相关的主要课程外,其他的都应该消灭。
3.消灭那些大而无当的套话、空洞的自我评价,消灭随意“拍胸脯”的空话。
避免“喊口号”,如天生我材必有用。
避免“说大话”,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
避免“表忠心”,如你给我一个机会,我给你我的全部!
4.缩减与求职意向不相关的素材。
以财务为例,所有与财务没有关系的内容,都是可以被删掉的。如果所有的内容都跟财务有点关系,你也可以为他们排一个优先级,把那些不太重要的压缩,或者删掉。
5.适当减小行距、字体、段前段后的距离,这是最后的办法。
但是行距太小,会让人难受。简历上的汉字如果比“小五”还小,也会让很多人不舒服。
内容过少,如何扩充到一页纸?
学生的工作经验少,写不出东西来,显得页面不够丰满。
我们在这里特别介绍一些弥补的技巧:
1.教育背景中可以写与应聘职位相关的课程。但千万不要为了拼凑篇幅,把所有的过程一股脑儿地都写上。
2.奖学金一项一行。许多学生每年都有奖学金,这样一来,也可写出三四行,甚至更多。
3.拉长句子。每个句子都可加入一些词拉长一些。
但同时要注意,不应该为了凑字数而堆砌大量的形容词。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动作分解。
自然地多换行,多写点句(即每句话一段,每句话说明一个行为或结果)。
4.社会工作细节放在工作经历中。这样会填补工作经验少的缺陷,
例如,你在做团支书 、学生会主席等社会工作时组织过什么,联系过什么,参与过什么都可以一一罗列。
如果只做过一件事,那就应该尽量把它掰开了写,如领导过多少人,完成了什么事,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样一来,起码就有了三行。
如果做了更多的事,一件一行就可以了。同时要注意遵守行文简洁的原则。
5.暑期工作。
作为大学生,雇主通常并不指望你在暑期工作期间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
当然如果你有就更好了。不过即使实在没有,就算是在父母的单位呆过几天,也不妨写上。
这样也算是显得接触过社会,了解了些行业,做过了些工作。
但你一定要能说上几句才写在简历上。否则将来面试时,你恐怕会被问得张口结舌,显得很尴尬。
6.中学情况。不过这方面的内容不要写太多。有的人中学经历特辉煌,做过学生会主席 、当过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但一般作用不大。当然,如果你在中学时得过国际奥林匹克比赛大奖或全国性的大奖,不妨提上一笔。
最后的方法是加大字号:可将10号、小五改成12号、小四。
动作分解和丰富措辞的实例:
要详细描述假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并一一罗列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相当有难度的。
例如,毕业生小二整个大学期间只在大三某个周末参加了某品牌的市场促销活动,如何将此段经历进行详细描述?
可将内容分解为几个方面,然后把它们罗列如下:
讲解新款电视的性能
协助进行现场活动抽奖
发放并回收新产品上市的市场调查问卷
收集现场客户资料
在保证真实的情况下,你应该尽可能用专业化的语言来表达,这样也从侧面反映了你的专业素质。
比如说,你在公司实习是做“打字输入”的,为了拓宽求职面,你可以表达为“文字处理”;“秘书”也可以表达为“助理”;“传单发放”可以表达为“传播产品信息”,等等。同时,数字的使用会让简历更有说服力。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校园网--www.xiaoyuan.org 联系邮箱:service@xiaoyuan.org
本文链接: http://www.xiaoyuan.org/blog/2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