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网> 正文

职场上别跟自己找别扭

感到痛苦不愉快的时候,试着另换个想法.

有一位老人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扇子。

天晴时,伞卖不掉,老人就替大女儿发愁。阴天下雨时,扇子卖不出去,老人就替小女儿发愁。这样一来,无论晴天还是阴天,他都在发愁。

有人替他想了个法子,说:"天晴时,你就想,这下可好了,小女儿可以卖扇子了;天阴下雨时,你就想,这下可好了,大女儿可以卖伞了。"

老人听了他的话,试了几天,果然不错。

从此,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他都很高兴。

为什么事情本身没有任何变化,而老人却由发愁变得高兴了呢?原因就是思路的变化。这种仅仅依靠改变思维方向而使自己高兴起来的办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胜利法",也可以称之为"唯心激励法"。不管叫什么,它是科学的--符合人的心理规律,也极为实用。

在职场上,的确有春风得意、一马平川的人。但再顺利的人,也肯定有苦恼的时候。正常来说,职场不如意,十之八九。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多数人,如果连着两三个礼拜都能保持"阳光心情",不生一点闷气,已经算是万幸的事情了。尤其当今社会,竞争性强,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职场人的心理难免常处于压抑状态。

消极的心情对人身体的危害,比单纯的体力劳动造成的危害更大。在职场中,能不能及时有效地寻求心理解脱的方法十分重要。其实想要高兴并不难,正如小故事中的老人那样,只要换个思维角度,就会马上变得开心起来。实际情况也是这样,许多时候,开不开心并不全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自己心里怎么想。

遭遇不愉快的时候,通常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行为法,也就是通过行动,消除产生不愉快的根源;二是心理法,也就是通过纯粹的心理调适,消除产生不愉快的心理根源。当然,也可双管齐下,或许效果更佳。

下面是几个具体操作方法:

方法一:知足之人常乐。知足常乐是句人所周知的老话,但许多人并不真正明白为什么"知足"能够"常乐"。其实,知足常乐的奥妙在于如果时尚学不好,宁可纯朴些。

做事三原则: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够长期保持一种心理的满足感。既然心理都满足了,那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发愁的?

方法二:心境不要太高。所谓心境,直白地说就是自我心理目标。这一目标一定要适当,绝不能过高,否则便有害。其害之一,就是不容易达到的目标会使自己的心理始终处于没有成就感的状态,因此感到痛苦。当然过低也不好,那会使人消沉,丧失应有的斗志。心境的高低,关键要依据自己的实力而定。

方法三: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求成是造成心理压力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压力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思想方法造成的。人们要追求自由,那是因为自由状态下,所承受的压力最小。绝对的自由状态,也即零压力状态--当然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但可以去无限地逼近它。

人在职场走,遭受到来自于环境的压力已经够多,自己就没有必要再给自己施加压力了。做任何事都不要急,只要坚持朝前走,每天一点点,即便再慢,迟早总有一天能够到达目的地。

方法四:庆幸没有更糟。这是一种"纯粹的"思维型方法,但很实用。比如说,假如在上班途中摔了一跤,摔破了眼镜,你应该感到庆幸,庆幸摔破的只是不值多少钱的眼镜,而不是手机;假如在车上被小偷偷去100元钱,你应该感到庆幸,幸亏偷去的不是600元或1000元,而且身份证等重要物品也没有丢失……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沿着"单线"一个劲地钻牛角尖。若换个思维角度,就会感到即便不是什么好事,也算不上多坏的事,心情也就会轻松许多。

方法五:掉过头来想想。开头故事所讲的,就是这种方法。它类似于方法四,但也有很大区别。方法四是对于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理解,而此种方法是对于不同事物的同一属性的认识和解释。

方法六:善于自我解嘲。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要过于认真计较,通过化大为小、化重为轻的态度,自我解嘲,一笑了之。

方法七:吃亏或许是福。"塞翁"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工作或生活中,吃亏并非都是坏事情。在特定条件下,所吃的亏或许正是得福的"因"也未可知。这既是一种思想方法,也反映出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