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定位,有明确目标,也要有合适的通道,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否该备份个“B计划”呢?
考试有分A卷B卷,项目亦有A方案B方案的参考,当A一旦失去魅力或因各种原因不存在时,B也准备充分,继续保持不间断的高效率。然而,职场中的冷热变化却难以预知,你可能会得到加薪,可能会得到晋升,可能会得到培训,可能会如愿轮岗,而这一切又同样可能会一夜间变成空影。通过这么多年的个人咨询案例也证明,备份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建立“B计划”,是最佳应对职场变数的好方法。
何谓职业生涯“B计划”?
何谓职业生涯“B计划”?“B计划”和跳槽并无直接关系,它是你在现有的职业发展通道或职业发展计划之外,重新为自己规划和准备的另外一条职业发展方案。一旦你现有的职业出现危机,很难得到继续发展时,“B计划”则为你提供了一条出路。很多时候,“B计划”表现为个人在转型、或者转行时的一种备份计划。当你的行业不再景气了、你希望进行一些更大的挑战或者仅仅是因为兴趣和个人的原因想要转行或转型时,必须要建立在事前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否则便难以取得成功。“B计划”的价值就在于此。当然,如果你所从事的职业永远一帆风顺,也可能永远都用不着这个“B计划”,可是,职场风云突变,处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职业规划师建议职场中人还是积极地为自己制定一个“B计划”,即便没有遇到危机,也可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通道。
“B计划”启动方案
个人在准备自己职业生涯“B计划”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目标定位
“B计划”建立的第一步,是找准自己的方向。有了这个方向可以避免将来你的盲目转行。选择自己擅长、感兴趣或者与目前职业相近的行业是明智之举。因为只要这样的“B计划”才是具有可行性,而不是纸上谈兵的。我们在确定一份“B计划”时应当综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该职业的市场前景以及发展空间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去综合考虑。需要避免的一个误区,是盲目追随市场热点,或者因为某个行业薪水更高就确定为自己的目标。
二,培养和发展专长
“B计划”将来要能够实施,必须要求你个人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这就需要你进行一些必要的学习,培养和发展自己在这方面的专长。就算你认为“B计划”的工作和你目前的工作非常相近,而你这方面已经有足够经验,但毕竟新的领域总还是会有些不同,这些不同很有可能成为你将来的障碍。千万不要“倚老卖老”,而是应该“从头开始”。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考虑去考一些职业资格认证,当然,必须是对你的“B计划”有价值的。这个时候你可以向从事那些行业的朋友取取经,看看他们对你的看法和建议。如果你实在不清楚应该如何选择,你可以向职业规划师寻求帮助。充电培训考证对你的职业生涯B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千万不要忽视。
三,建立“B计划”可用的人脉
找准方向后,要有意识地建立可用的人脉,他们很可能成为你与“B计划”之间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积累:首先,可以通过你的校友、朋友认识;帖子,灌灌水,很快就能够和那个圈子里的人熟起来,这样你也能了解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第三种方法就是通过猎头,如果你在行业中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猎头就一定会找上你,到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打听你所感兴趣的内容,或许将来有一天他们还会帮你牵线搭桥。
四、通过兼职等“试水”
确立了“B计划”后,可以有意识地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假如能够进行兼职是比较好的办法。不要怕花费你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兼职至少可以给你带来四个好处。第一,就好像试婚一样,可以先行体验一下B计划的工作,到底适合不适合你,很快就能见个分晓。兼职下来,如果不适合你,还可以改变计划,另寻他路。而如果觉得非常适合自己,那更是皆大欢喜,赚取一些经验。第二,让你能更多的积攒人脉,因为你所从事的兼职,你已经有半只脚跨入那个行当了,认识更多那个圈子的人也不足为奇,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你的人脉当然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第三,增加自己的成功感,心理满足感,就算你今后不转入这一行,但是想到自己能够同时兼顾两行,心里的成就感会让你的人生更快乐。而且,有种不同的体验总是好的。第四,多赚了点钱,当然,这个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有总比没好。所以,既然你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B计划”,你就应该努力去找这么一份适合自己那方面的兼职。
如果上述四个方面都做了相应的准备,那么你的职业生涯“B计划”离成功已经不远了。职业规划专家进一步提醒,每个人都无法准确预知职场的风起云涌,因此非常有必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备选的职业发展方案。很有可能你永远用不到“B计划”,但也很可能你很快会用到它。无论如何,今天的职场上,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的“B计划”,好好规划前程,是每个职场人不得不深入思考的课题。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校园网--www.xiaoyuan.org 联系邮箱:service@xiaoyuan.org
本文链接: http://www.xiaoyuan.org/blog/2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