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培黎职业学院2024年统招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章程制定政策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教育部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称招生省份)教育主管部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有关规定,结合本校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招生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主管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第三条
学校层次:专科
办学类型: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棰佸彂瀛﹀巻璇佷功鐨勫鏍″悕绉帮細鍖椾含鍩归粠鑱屼笟瀛﹂櫌
证书种类: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毕业证书
第四条
校址及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一号
第五条招生依据
学校招生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并接受纪检、监事会、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领导小组
学校设有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招生工作。
第七条实施机构
学校招生办公室是我校招生的实施机构,负责处理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监督机构
学校党委纪检办公室和监事会作为招生监察机构,负责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九条 招生计划分配原则和方法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招生计划总数,根据近三年录取情况对新生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报考生源数量、办学条件及毕业生就业状况,合理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第十条 预留计划数及使用原则
学校无预留招生计划。
第四章 录取
第十一条 招生录取规则
1.调档比例:按照招生省份调档政策执行。
2.专业分配原则:平行志愿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投档原则为“志愿优先,遵循分数”。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的情况下,对于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可调剂到未录满的专业;对于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3.加分政策:对考生加分的处理按招生省份的规定执行。学校认可招生省份的加分投档的政策和规则,按考生政策性照顾加分后的成绩录取。
4.高考改革省份相关要求:对于实行“选考科目”招生改革试点省份考生,按照招生省份的招生工作文件规定执行。
5.特殊类型招生的录取规则:美术类考生须参加所在省统一组织的美术类专业课考试,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均达到所在省规定的高职(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按所在省投档原则以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体育类考生须参加所在省统一组织的体育类专业课考试,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均达到所在省规定的高职(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按所在省投档原则以投档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绗崄浜屾潯 涓撲笟褰曞彇鐨勭壒娈婅姹傚拰闄愬埗鏉′欢
1.语种要求:不限。
2.单科成绩要求:单科成绩不做要求。
3.体检要求: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如实填写本人的既往病史。依据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4.其他要求:商务日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德语、应用韩语是高收费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录取后不能转专业,毕业后出国留学,不参加国内专升本,最低开班人数4人。
第五章 收费标准及资助政策
绗崄涓夋潯 鏀惰垂鏍囧噯
按照报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收费标准执行。
学费:23000-24000元/年,高收费专业60000元/年。
住宿费: 4800元/年(空调4人间)。
教材费:500元(多退少补)。
军训费:500元。
第十四条学生资助政策及有关程序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助学金,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申请享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入学后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或参加学院勤工助学活动。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新生报到及入学资格复查要求
录取新生持《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和相关证件,在规定日期到校报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以书面形式向学院请假,逾期者按自愿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学院在新生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初步审查,入学后由各主管部门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根据学院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联系电话、网址等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号
邮编:100085
招生热线:(010)62956515、62956516、62956586、62956587
传 真:(010)62956587
缃懧犅犲潃锛歸ww.bjpldx.edu.cn
第十七条 其它需要说明或解释的内容
本章程适用于2024年学校普通高考招生工作,章程外或因政策变化带来的问题,由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第十八条本章程解释部门
本章程由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校园网--www.xiaoyuan.org 联系邮箱:service@xiaoyuan.org
本文链接: http://www.xiaoyuan.org/blog/30023.html